风与小鹿 > 历史军事 > 大明守村人 > 第八百八十九章 水路转折重疏浚

第八百八十九章 水路转折重疏浚(1 / 2)

队伍以正常速度行进,下一站蒙城,需要走两天,一百四十余里,不过由于到了河边,船只能够帮忙承担一部分辎重运输任务。

人员就可以更多地乘上马和车,甚至坐船,赶路的情况便不那么累,两天走一百四十里,比一天走八十里轻松。

只有朱棡一个人着急,他恨不能队伍都长个翅膀飞到太原府。

“蒙城应该不用多停留了吧?”朱棡意思是别一住就两天,咱们不累。

朱闻天憨憨笑:“不,留,走,嗯!嘿嘿嘿嘿!”

朱棡:“……”

“晋王殿下,憨憨的意思是……”里长要翻译。

“知道,咱知道,不停留,走。”朱棡表示明白。

“其实蒙城的发展与怀远差不多,现在怀远由于南边地方有煤矿,会比蒙城好一点。

最后变成什么样,要看两个县的官员如何做,他们起决定作用。

当然,有了咱们军队的人过去帮忙,只要官员听话,别捣乱,想来经济方便不会出问题。”

里长说起蒙城与怀远的情况,要不是之前太子过来,还穷着呢!

最大的问题是官员问题,百姓只能听官员的,因为有路引的限制,那么就种地。

什么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没有,第一产业的牲畜、家禽养殖,属于小农经济,自己家养一点能卖就卖,卖不了自己吃。

鱼更没人养,河里有,下去捕不是更好?鱼养了卖给谁?大家全没钱。

“慢慢来吧!只要现在多收点粮食,百姓安稳,以后会好办。”

朱樉倒是对这里充满了信心,因为他所在的封地有蓝田县通到这边,专门开的路,铁路和陆路。

要么就得翻山越岭,这个直接炸,避免绕远,他那地方只要起来,一边通过黄河运输,一边通过这边的洛水运输进淮河。

看石臼湖,原来穷成啥样?人都跑了,总发水,好不容易种点地,一场大水哗没了。

当胭脂河开通,水顺着胭脂河进秦淮河,再下大雨也不怕,淮河承受压力,那边开始使劲修堤、护堤。

石臼湖居然成了好地方,大片的良田,同时又有湖泊中的水产,加上过路经济。

许多黑户全跑去落户,一落就是应天府宁远县的户籍。

众人一时沉默,看外面的路与河,一般的路都沿河修,这边也如此。

朱闻天掏一把榛子出来,在那里咔嚓咔嚓嗑,目光放在远方。

他最认同里长的话,地方百姓好不好取决于官员,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怀远的地理位置比蒙城好,淮南就在它上游,蒙城也在它上游,同时它又是带着文化气息的千年古地。

蒙城第一产业与它差不多,第二产业比他高出一截,第三产业更不用说,它干啥了?

农业没有新意,工业没有定位,旅游一塌糊涂。

不是说换一个领导就行的,还有别人在啊!各种利益关系在多年间形成了,新的领导得有多强的能力才能把整个地方给收拾明白了?

有那个能力的,凭什么来这样的地方当官?为了挑战难度?

有的官员确实想改变,却受到了其他同僚的掣肘,上级又不支持,心灰意冷,爱咋地咋地吧!咱也混、也捞。

要换不是换一个,而是一批,全收拾下去。

现在的大明就是在培养军队的人熟悉地方情况,若地方官员不配合,换一批,衙役不配合,捣乱,就流放衙役们一家,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

离开怀远第二天的傍晚,队伍抵达蒙城,前面先走的人已经采购好了东西,队伍在城外安营。

不召见当地的官员,也不找百姓来吃饭,休息一夜,翌日再次出发,这次是亳州,预计路程三天,中间在路上停一下。

这个停的位置是以后的涡阳,涡阳有人,却没有县级行政单位,它并入了亳州,但亳州变成县了。

现在本地穷,没有就近的县衙门,只能各村自己奋斗,距离县城太远了。

不过军士下村了,没有县城不怕,原来有行政单位的地方存在着,百姓还是在这生活,比如赶集会凑到此处。

眼下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原生植物还在,没有经历过乱砍乱伐、盗采盗伐的事情,也没有为了加速工业化而毁林、毁山。

晚上在此休息一下,附近的村落军士过来,询问一下情况,开始做豆制品,第二天早上豆制品全做好,队伍离开,军士们回村找人过来搬,留给村民们吃的。

农历三月二十日,大家赶到亳州,还是不多停留,只住一晚,下一站中牟。

亳州理论上是安徽省的,中牟是河南省的,那为什么不去更近的商丘?

商丘那条河吧,没有直接连到开封,那条河是人工开出来的,之前有汴运河,现在堵了。

因为元朝的时候大运河又好好修了修,于是从黄河连淮河的汴运河就没人管了。

那么陆路队伍能过去,水里的就完了,故此走有水路的地方,去中牟先走涡水,然后再走沙河。

到了中牟,路过郑州,再去洛阳,按照上次的路,洛水抵达洛南,那个蓝田县对外的公路已经修完了

最新小说: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唐时明月宋时关 隋唐小纨绔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抗清 穿入维京当霸主 超时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