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与小鹿 > 历史军事 > 抗清 > 第二百零二章 空城计

第二百零二章 空城计(1 / 2)

得知后方粮草重地猫儿关被明军攻陷,数万大军所需的粮草被明军一把火付之一炬后,陕西提督王一正额头顿时渗出冷汗,以为明军将自己后路给包了。

为免被明军前后夹击,王一正也顾不得即将到手的大功,急忙下令各营立即从茅麓山退兵。

汉军正蓝旗出身的汉中总兵张秉政却是反对撤兵,他认为茅麓山的明军残部已被三省近二十万大军围死,北线又一直被陕西绿营压着打,明军根本剩不了多少人,因此突出去的明军人数必定不会太多,最多数百人而矣。

“自康熙元年以来我陕西于夔东征战两年有余,好不容易将明军压缩包围在茅麓山,若是就此退兵,前番种种付出、种种牺牲便皆付诸流水,且正中明军诡计,再想兵进此地可谓难上加难,请提督大人三思!”

张秉政分析从山中突出来的明军小股人马,袭击猫儿关的目的就是迫使陕西绿营撤兵,所以绝不能如明军所愿。

眼下茅麓山北部已被陕西绿营攻占三分之一,明军此前与陕西绿营打的两场战斗均遭失利,损兵折将。

据俘虏供称山上的明军仅余四五千人,因此事实上明军已经处于全面崩盘的局面当中。

这会若撤兵,跟放虎归山有什么区别?

也是前功尽弃!

王一正一想的确如此,只是粮草重地被毁导致大军在山中最多支撑三五日,后方粮草接济不上来的话数万大军恐有断粮兵溃危险。

这个后果就不是他这陕西提督能承担的。

“请提督大人于此坐镇,末将带人回防!”

张秉政建议由他带汉中绿营回后方围剿袭击猫儿关的明军,并打通粮道将竹山城的军粮运一部分到前线,以解燃眉之急。

同明军商定的交换俘虏日期已至,若明军不肯交换俘虏则命已深入茅麓山的河北镇总兵鲍照督兵攻打明军主寨。

“不管明军使出什么诡计,提督只管盯着他主寨即可!”

张秉政的思路同任它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差不多。

茅麓山是明军的根据之地,主寨又是茅麓山防线的核心,拿下明军主寨就相当于剜出明军心脏,其余寨子便不足为虑,连带着突出来的那支明军小股人马更是轻易就能解决。

王一正考虑过后也是不忍放弃大好局面,便同意张秉政所请。

当日即由张秉政先领本部标兵2000营兵回防,尔后汉中绿营其余4000人则依次撤回。

对外,王一正封锁了猫儿关失陷消息,以免各部人心动摇不战自溃。

张秉政回防途中发现猫儿关至茅麓山一线不曾被明军袭击,愈发坚定其对明军偷袭意图的判断,也认定明军兵力不足难以从后方对陕西绿营发起攻击。

带人回到猫儿关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废墟。

驻守此地的参将张云翼及汉军参领桑额等都于明军袭击之夜战死,汉中兵找遍了附近也不过才找到七名侥幸逃脱的“漏网之鱼”。

只这七人也不知道究竟来了多少明军,但均是向张总兵提及一事。

便是袭击他们的明军穿的是绿营兵服,人人脑后有辫子。

同时也提到明军有用白布缠头的,但也有用白布系肩的。

这个情报让张秉政不由一凛,白布缠头多是乱民所为,也有以红巾缠脖的。

但白布系肩据他所知乃当年一片石大战时吴三桂指挥关宁军所用的区别敌我手段。

可关宁军如今都叫吴三桂带去云南,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不是关宁军,又是哪支兵马以白布系肩?

张秉政突然没来由的一个激灵,目光深沉看向南边巫山方向。

从地形上来看突出封锁线的明军极有可能是从西线跑出来的,而西线是四川总督李国英、提督郑蛟麟指挥的四川绿营,自康熙元年用兵夔东以来属四川绿营打的最凶,也属四川兵最为精锐,因此不管从哪個角度看四川绿营都没有同明军私通的可能,更休说派兵假扮明军袭击友军了。

如果跑出来的明军真是从四川绿营防线“渗出”,四川方面为何没有通报陕西,他们又是怎么让已成瓮中之鳖的明军跑出来的?

疑点太多,多到张秉政不敢细想。

身为汉中总兵,他当然清楚平西王吴三桂对四川绿营的影响力,也很清楚朝廷对吴三桂的猜忌之心。

但实是不明白如果这件事背后真是四川绿营在搞鬼,为的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夔东这帮所谓明军实际就是李自成的余部,而老顺贼们和吴三桂那是誓同水火永不相容的。

要说吴三桂暗中和老顺贼们勾结,不说他张秉政不信,怕是朝廷也不会相信。

那这件事就真怪了。

张秉政不敢乱想,只能将事情归结于四川绿营可能松懈了,毕竟靖西将军穆里玛在黄龙山被明军重创,导致南线和西线的封锁线都出现问题,明军从中潜出一支人马来理论上是成立的。

收起杂念,让人清点猫儿关有无未被大火烧毁的物资。

结果是半点不存,烧了个干干净净。

附近也没有发现明军踪迹。

张秉政怀疑明军可能藏在周边山林之中准

最新小说: 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超时空史记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隋唐小纨绔 抗清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穿入维京当霸主 唐时明月宋时关